在广安市广安区北辰街道138号,常驻着一个广安家喻户晓的名人,名叫“郭太平”。
年过七旬的郭太平,自广安区司法局退休后返聘到广安市广安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从事调解工作,11年来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其中跨区域化解重大疑难案件60余件,非正常死亡案件500余件,防止矛盾激化民转刑案件220余件,群体械斗案件60多件,群体上访案件50余件,为农民工追回被拖欠的工资1500余万元。
郭太平先后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四川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四川司法行政系统十大杰出人物”、“四川十大法治人物”、“四川省第六届劳动模范”、“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好人”、“四川省调解专家”、“川渝地区调解专家”“金牌调解专家”等荣誉称号。
服从安排讲担当,平息事态稳大局
作为老党员,郭太平始终坚持维护广安社会稳定大局,始终坚持服从党委政府工作安排,成功化解了多起群访事件。2018年的一天,百余人围堵了区政府大门,要求解决村上安置房屋质量问题。该集中安置房屋共52套,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乡政府已协调施工方进行了两次赔偿,赔付42户共计24万余元。
余下10户安置户,因与施工方始终无法就房屋质量问题程度和补救补偿条件达成一致,提起诉讼要求换房。同时,为施加压力,个别户还故意扩大事态,在安置房外墙涂写“此房是危房”的字样,煽动其他已获赔付的安置户联名越级、多次上访。
为切实解决问题,消除群众不满情绪,广安区委区政府召开专题工作会议,从相关部门抽调12名专业同志组成专题协调处理工作小组到村开展工作。时龄66岁的郭太平服从安排任组长,负责全面把关、协调处理。进村后,郭太平和小组成员制定了“情况清”“诉求明”“措施细”的“三步走”工作方案。
“情况清”是指弄清楚每户安置户的具体情况,他们的房屋具体存在什么问题,这里工作难点在于说服安置户同意参加政府购买的第三方房屋质量鉴定。“诉求明”是指弄清楚每户安置户对赔偿的心理预期范围、对房屋具体问题的具体要求,以及施工方的具体情况和能力大小。“措施细”是指如何让每户安置户都和施工方达成一致,确保后续执行到位。
为克服难点,打开工作局面,郭太平带领全体小组成员在村上与群众同吃、同住,3个多月多次召开动员会、院坝会,开展专题法治宣传,在多轮走访中与安置户谈心谈话,积极与施工方负责人协商。
经过郭太平的多次劝说,逐渐有安置户同意参加了房屋质量鉴定,放弃了联合抵制房屋整改,他也践行“不弄好不得跑”的诺言,每日核实、督促施工方现场整改,还把一些所谓的“铁脑壳”请来作质量监督员。消息传开,一些避而不见的安置户,也纷纷主动配合。
经过100多天的艰苦细致工作,这场因房屋质量引发的矛盾纠纷终于得到全面化解,党委政府交办给郭太平的艰巨任务得以圆满完成。
耐心普法讲情义,握手言和化纷争
人民调解在部分人眼里就是“和稀泥”,但郭太平同志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开展人民调解工作虽然不是在法庭判案,但是既然身负信任,就得做到有公心、讲公正、讲道德,没有什么比法律更“公正”了。
因此,郭太平在调解案件中,总是会提前准备相关法律条文、法院判例等资料,给调解当事人做好普法释义。
2021年,某宾馆发生旅客酒后坠楼死亡案件,公安调查后认定为意外事件,死者家属虽表示认可,但认为意外的发生是因为宾馆窗户的窗口较大导致,“人命关天”“死者为大”,要求宾馆百万赔偿。宾馆则认为意外发生是因为死者自身饮酒太多,应该自己为死亡结果负责。
短短两天,门口便聚集闻讯赶来的死者家属二三十人,宾馆慌忙向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求助,希望能把死者家属劝走。郭太平到达宾馆门口后,死者家属表示愿意调解,希望郭太平为他们主持正义。
郭太平一边安抚死者家属情绪,一边了解事情经过。因双方对责任的划分和补偿数额意见分歧较大,郭太平认为现在不是“面对面”调解的好时机,便按照《民法典》《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人身损害赔偿相关规定计算了总体损失金额,还准备了同类案件的民事案件判决书、法律条文,采取了“背对背”调解法。
在调解过程中,郭太平对死者家属和宾馆进行了分别普法。对死者家属进行安抚、劝导,以理说事、以案说法,说服他们放弃不合理的过高要求,降低赔偿数额,认清死者自身在这起事故中应承担次要责任。对宾馆,依据客观事实,从情、理、法的角度出发,划定其为主要责任,劝说其勇于担责,并出于人道及时赔偿。
经过郭太平三天一夜的反复调解,最终双方在互谅互让的原则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并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作了司法确认。第二天,死者家属并将一面题有“公平正义促和谐,热情调解化民难”的锦旗送到广安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到赔偿款,死者妻子抹着眼泪说:“赔偿款已经基本到账了,感谢郭老师!感谢调委会!感谢你们这么公正!不是你们,我去打官司要搞好久哦,可能几年都拿不到钱,真的谢谢……”
甘当人梯讲传承,倾囊相授授以渔
为配合党委政府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好发挥人民调解“广安模式”的积极作用,最大程度把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近年来,郭太平在调解工作中不断总结提炼,开拓创新。他深挖细掘中国传统和谐文化内涵,创造性提出了建设“法为上、和为贵、调为先、让为贤”的调解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忠、孝、礼、娣”等内容编写成三字经、顺口溜,在群众中广为宣传、传唱,带动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调解文艺作品,在全区广大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为了不让多年积累的这套“手艺”失传,郭太平同志在组织培训、传授经验、吸纳调解后续力量上下功夫,多次组织、参加各类法治培训、法治讲座、调解员专题培训,积极开展传、帮、带,为广安区大调解工作培养出了一大批调解能手和专家。郭太平提出“服务群众,用诚心;公益道德,用热心;受理案件,用实心;矛盾排查,用细心;化解纠纷,用耐心;案件处置,用公心;法律援助,用真心;贴近民生,用爱心;对待名利,用淡心;关注社会,用责任心”的“重大疑难纠纷处置工作十心法”在全市乃至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中得到全面推广和运用。其中,调解员胡维强也因大力传承弘扬郭太平调解精神和工作方法,8年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0余件,获得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省、市“人民调解能手”,“小平故里首届最美平安卫士”等荣誉称号。
曾有人对郭太平开玩笑,问他这把“老骨头”准备什么时候退休。这个时候,郭太平总是会很骄傲的昂首挺胸,说:“我叫郭太平!就是想要国家太平!只要我活着还能动,我就要一直为广安的法治建设、平安建设出一份力……”
(黄欢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雍剑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