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钟祥市举行新闻发布会,作为平安湖北建设示范县向媒体公布了平安建设方面典型经验,其中“莫愁家332模式”被评为湖北省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十大品牌,其经验在全省推广。
近年来,钟祥市司法局依托钟祥市义工联建设“社区矫正联合帮教基地”,把社区矫正对象整体纳入义工联,定期走进农村、走进学校、走进福利院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群体开展义务劳动,以爱心导航改变社会各界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歧视眼光、鄙视心理、轻视思想,让他们在义工劳动中重获尊重。依托丰乐镇金博硕果蔬专业合作社建设“社区矫正特色农业劳动基地”,组织有意愿的社区矫正对象到合作社开展田间劳动,既能学到纯天然无公害果蔬种植技术,又能看到特色农业的发展前景,更能找到解除矫正后的发展目标,让他们在公益劳动中重拾信心。依托柴湖镇大同村建设“社区矫正志愿服务基地”,定期组织社区矫正对象进村开展环境卫生、扶残助残等志愿服务,通过维护村容村貌、享受农村气息、感悟乡村文化,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归属感。
引入救助式帮扶。对生活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和政策支持,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先后帮助23户社区矫正家庭争取到低保和临时救助,为5名困难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司法补助资金3.5万元。引入个性化帮扶。结合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动态、家庭等因素,制订个案矫正方案,帮助他们丢掉思想包袱,扔下心理负担,用亲情温暖感召浪子回头。引入社会化帮扶。动员政法干警、机关干部、企业经营者与社区矫正对象结“对子”,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教,帮助他们摆正心态、摆正位子、安心改造。
围绕社区矫正对象的就业意愿精准施策。解矫前,与职业技术学校、就业训练中心、企业帮教基地联合举办免费技能培训,让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中掌握融入社会、适合发展、适应生存的基本技能。解矫后,联合人社部门为解矫人员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积极推介解矫人员上岗就业。对就业困难的解矫人员,联系人社部门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安置。围绕社区矫正对象的创业意愿多措并举。结合社区矫正对象不同的创业愿望,安排到相应的创业指导部门、创业生产单位学技术、学管理、学经验。创业后,安排专班定期走访,协调相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尽可能解决解矫人员创业遇到的困难问题。先后培训创业技能46人,协调解决水、电、路等创业方面的困难问题9个,成功扶持创业8人。
稿件来源:荆门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