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牧巡逻 项金摄
法治宣传 项金摄
调解现场 金滩司法所提供
“同样是多民族聚集乡镇,金滩乡‘六小’工作法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无微不‘治’,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11月15日,随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平安建设观摩团慕名而来的大武镇党委副书记旦正措有感而发。
前不久,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化解农牧业地区纠纷“六小”工作法受中央政法委表扬并授牌。作为全国104个典型示范引领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创新之一,金滩乡“六小”工作法在乡村社会治理上走出了一条怎样的路径?
一问:何为“六小”
何为“六小”工作法,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这还得从7年前说起。
地处青海湖畔的金滩乡下辖9个行政村,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农牧业交错乡,矛盾纠纷呈现出多样性、突发性、复杂性等特点,小矛盾、小纠纷极易引发大问题,造成民族隔阂,影响团结稳定。
破解乡村治理这一难题,是摆在金滩乡党委政府面前的必修课题。
2016年,根据海晏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综治维稳工作要创新的要求,金滩乡党委政府坚持问题导向,梳理归纳,从群众日常“小事”入手,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小”化解法,主要排查小隐患、调解小纠纷、解决小问题、满足小需求。同时,通过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解决一些小案件,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欢迎。
为解决乡村生态环境小问题,金滩乡党委政府于2021年将“改善小环境”纳入其中,将“五小”化解法升级为“六小”工作法。同时,确定了“六小”工作法的核心理念——排除小隐患,突出一个“早”字;调解小纠纷,突出一个“快”字;改善小环境,突出一个“融”字;解决小问题,突出一个“实”字;办理小案件,突出一个“稳”字;满足小需求,突出一个“准”字。
随着小隐患的排除、小纠纷的化解、小环境的改善、小问题的解决、小案件的调解、小需求的满足,邻里关系融洽了、村庄环境整洁了、社会关系和谐了、干群关系紧密了,全乡连续6年未发生重大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
“‘六小’工作法是金滩乡对‘枫桥经验’本地化实践做出的有益尝试,有效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呈现出各民族群众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谈起“六小”工作法,前不久赴京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大会,捧回“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奖牌的金滩乡党委书记姚文强很是自豪。
二问:如何落实
翻开金滩乡两级“六小”工作法台账,一切清晰明了:
排查秋季火灾隐患、处理羊吃麦苗矛盾、调处牛啃笋子纠纷、修补破损的网围栏、清理河道内的死羊……从排查小隐患到处理小纠纷,从处理小问题到调处小案件,从解决小需求到改善小环境……“六小”工作登记表一页页、一件件详细记载着处理的每件小事。
说起“六小”工作法,村民赞赏有加。
今年夏天,狂风将光明村村民张秉花家门前的一棵大树吹倒,搭在电线上。她向村委会反映,村“两委”组织人员及时赶来将大树砍倒消除了隐患。对此,独自在家的张秉花深受感动。
岳峰村的刘某和唯一的女儿都患有重病,上有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家庭的重担落在了妻子贾某一个人身上。“乡政府为我们落实了低保,纳入到监测户,还安排了公益岗位。”对此,贾某非常满意。
鲁某雇新泉村村民赵某为他拉货,约定费用为200元。但事后鲁某不付运费,赵某到金滩司法所寻求帮助。赵某说:“司法所的人一出面,我当场拿上了钱。”
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六小”工作法积极践行“早、快、融、实、稳、准”“六字真言”,形成了特定的“手法”。
——针对小隐患,金滩乡构建家庭、村(社区)、派出所、司法所、乡政府“五位一体”排查机制,一天一排查,及早发现存在的矛盾隐患。发挥摩托巡逻队、马背巡逻队等民族村(社区)特色群防群治队伍机动灵活、精通双语的优势,从源头上降低重大矛盾纠纷发生几率。
——针对小纠纷,金滩乡在早排查、早发现矛盾纠纷的基础上,采取一日一研判、一事一化解措施,及时组织村、乡两级人民调解员、村警、网格员、包村领导第一时间到现场化解,基本上保证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不过夜。
——针对小环境,金滩乡将涉生态的邻里纠纷融入环境治理保护总要求,规划公共牧道标准,腾退公共牧道还路于民。依据村容村貌公约集中整治挤占道路影响交通出行、违规搭建影响邻里采光等行为,还净于民。开展敲门行动,引导群众达成以草定畜共识,发动群众自发治理鼠害,还绿于民。
——针对小问题,金滩乡坚持把各族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用“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由村集体承担相关费用,上门为群众解决水电维修、农作物种殖、接羔育幼技术指导等“小、急、难”问题,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服务。
——针对小案件,金滩乡实行“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定落实成效”“包跟踪、包调处、包反馈”的“五定三包”工作机制,实现包村领导、村干部、网格员、联户党员横向联合调处,县、乡、村纵向协同调处,实行稳处理,杜绝“小案件”演变升级成“大诉讼”。两年来,乡、村两级干部稳妥包案化解各类小案件50余件。
——针对小需求,金滩乡积极开展“我为群众算笔幸福账”活动,采取利用村级闲置办公用房开设日间照料室、动员返乡大学生开办假期小课堂等小措施、微方法,切实为外出务工家庭解决后顾之忧,家庭矛盾纠纷发生率得到了有效控制。
三问:典型何在
金滩乡“六小”工作法被选为全国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其典型意义何在?一起发生在金滩乡金滩村的典型案例给出了答案。
今年6月的一天,金滩乡金滩村阿尕图社村民李某家门前的草场被两户邻居用网围栏围了起来,李某的牛羊无法通过,双方发生了矛盾。得知这一情况,村“两委”组织村级调委会成员、网格员、村警等赴现场调解的同时,及时向乡党委政府汇报。
乡党委经分析研判,决定“提级化解”这起矛盾纠纷,并把解决矛盾纠纷的重点放在满足群众需求、化解草场纠纷上。同时,坚持化解“小纠纷”要快、解决“小问题”要实、满足“小需求”要准的工作理念,根据村情实际和矛盾纠纷类型,由乡党委政府牵头,抽调精通汉藏双语、熟悉林草政策的乡机关干部以及掌握法律知识的司法所工作人员,迅速组成“石榴籽”纠纷调解队,及时赶赴事发地调解。
调解队成员在详细了解纠纷缘由、实地勘查草山地界、倾听双方当事人诉求、查清摆明问题根源后,综合运用政策讲解、讲法普法、教育引导等有效方法,耐心细致开展调解。
经过一天的耐心调解,李某和两户邻居签订调解协议书并主动将各自草场围栏后移,腾退出一条约15米宽的公共牧道。至此,一场事关不同民族群众之间的草山小纠纷得以化解,一件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小需求得以满足。
牵头参与化解这起矛盾纠纷的姚文强认为,这起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得益于“六小”工作法,片区网格员认真履行“信息员”“调解员”的职责,实现了邻里小矛盾、小纠纷早发现、早排查,为后续妥善调解赢得了时间、掌握了工作主动性。乡、村两级调解组织在受理、分析、定策、行动等各个关键环节充分体现了“六小”工作法的核心理念,为群众解难题、化难事、保团结,切实做到随时随地查民情、快速受理解民忧、联合发力化纠纷。
海晏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柳忠表示,金滩乡“六小”工作法为化解农牧业地区矛盾纠纷树立起了典范。作为全国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将在全县范围全面推广和运用,继续在实践中丰富发展其内涵和特征,不断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海晏赋能。
“金滩乡‘六小’工作法体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为全州乃至全省农牧业地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了有益经验。”海北州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嘉洋东旦简短的话语道出了“六小”工作法在乡村社会治理以及平安建设中的典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