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守护的种子 开“未来”的花
——惠安县检察院多措并举推进未成年人保护诉源治理
□记者 叶永坚 通讯员 王菁
近年来,惠安县检察院统筹发挥未成年人“四大检察”职能作用,以融合履职、综合履职促进涉未成年人案件诉源治理,助力开启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探索标本兼治“新范式”
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惠安县检察院始终坚持办案、监督、预防、教育并重,惩戒和帮教相结合,构建立体帮教体系,精准帮教涉罪未成年人助其复归社会。
“我们坚持心理疏导、法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三条线贯串帮教始终,让帮教考察更具针对性。”惠安县检察院检察官介绍道,该院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介入案件办理,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心理治疗,愈合心理创伤;组织涉罪未成年人通过参观爱国教育基地等方式,开展沉浸式、体验式爱国、法治教育,帮助树立正确价值观,真正改变认知偏差和不良行为,切实让考察期内的义务规定体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依托“春蕾安全员”、司法社工,针对表现情况、成长中大事件、家庭教育等方面,惠安县检察院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充分社会调查,挖掘犯罪深层次原因,使帮教治标治本;并委托社工引导参加公益活动,让未成年人通过亲身体会,感受劳动的魅力和帮助他人回馈社会的成就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参考学习情况、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等特点,安排15名被不起诉的未成年人进入帮教基地工作,制定职业规划,均已顺利回归社会。
此外,引入多元帮教考察主体,通过邀请教师一对一、发动离退休检察干部、五老同志加入帮教队伍、聘请社工组织“投送式”帮教,开展一对一家庭教育课程,以法带情、以情释理共同推进家庭亲子教育优化改善,助力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
打造融合履职“新矩阵”
从个案办理中,惠安县检察院及时发现影响和制约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代表性、普遍性问题以及治理难题,主动担当作为,以综合履职推动问题的有效解决和长效治理。
为实现精准矫治,惠安县检察院联合公安局出台临界预防实施办法,对出现临界行为的未成年人分级制定了临界预防措施。实施精准救助,对未成年被害人运用支持起诉、变更监护权等方式进行保护的同时,因人施策,因案制宜,提供经济、法律、就学就业等多元救助。
推进司法衔接,联合公安局、法院先后出台涉未案件衔接配套等机制,凝聚司法保护合力。探索未保工作与惠女精神深度融合,选取村级妇联班子成立泉州首支“春蕾安全员”队,充分发挥安全员深入农村、贴近群众的优势,配合开展线索移送、跟踪帮教等工作,激活“县—镇—村”三级资源共享,覆盖辖区所有乡镇共7万名农村儿童,实现了未成年人基层治理的有益探索。
惠安县检察院深挖案件背后暴露出的未成年人保护的热点、难点、堵点,全力通过融合履职推进未检业务统一集中办理工作,2022年以来,基于9起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暴露的雇佣童工、酒吧、网吧违规接待未成年人等未成年人保护领域方面的问题,分别向相关单位发出诉前检察建议8份、磋商2份,推动在全县开展旅馆接待未成年人实名登记等专项行动。
深耕普法教育“新路径”
为了让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走“心”更走“实”,惠安县检察院将法治教育渗透到未成年人成长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聘请春蕾安全员近200名、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40名专家志愿者,为将法治触角向乡村和困境儿童多的地区延伸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惠安县检察院检察官表示,该院优先保障偏远学校法治副校长配置,未检干警全员担任乡村学校法治副校长,深入农村地区举办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落实常态化“课前学法”制度,将家长普法宣传教育纳入家长会第一议题,为农村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家庭法治教育环境。
结合惠安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红色文化、行业文化等特色,惠安县检察院积极挖掘提炼具有代表性的法治文化元素,将未检教育基地、革命烈士纪念馆、雕艺文创园等点位“串珠成链”,通过研学游的方式,利用重大节假日、寒暑假等期间,组织偏远乡村的孩子们“走出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责任编辑:林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