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历史悠久、古厝林立,名人辈出、文脉昌盛。在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占地45公顷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即便到了冬天也依旧游人如织。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对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作出“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的重要指示。
近年来,福州市公安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与文物管理部门建立密切协作机制,健全完善保护管理措施,竭力守护三坊七巷文化繁荣和社区稳定,尽心守护好城市的“根”和“魂”。
是民警,也是“坊长”“巷长”
三坊七巷以南后街为中轴线,自晋代发轫,于唐、五代形成,至明清鼎盛。所谓三坊,指的是南后街左边的巷子,依次是光禄坊、文儒坊、衣锦坊;所谓七巷则是吉庇巷、宫巷、安民巷、黄巷、塔巷、郎官巷、杨桥巷。
“坊巷内的任何一点隐患,都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10月26日,福州市公安局南街派出所民警陈安在辖区巡逻时,发现一间商铺的消防器材出现故障,当场联合商家进行维修。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三坊七巷里的历史建筑陆续被修缮、保护起来。如今,古老坊巷风貌基本得以传承、延续。作为重要职能部门,福州市公安局始终守护在文物“解救行动”第一线。
陈安巡查的黄巷和安民巷加起来总长只有短短600米,但入住的商铺和文保单位多达四五十家。
“每天的检查看似平常,但万万不可忽视。”如今,脚踏青石板,巡查于三坊七巷的白墙黛瓦间,与商家和文保单位沟通,确保安全检查无死角,成为陈安和同事们每天的“必修课”。
所谓“必修”,缘自陈安的另一重身份:黄巷和安民巷的“巷长”。
在福建方言中,人们习惯把古民居和老建筑称为古厝。福州公安深知,保护好古厝,就是保护好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进入新时代,驻守三坊七巷的南街派出所创新设立“坊长”“巷长”,明确责任民警和责任人员,更好地为古厝保驾护航。
陈安介绍,“坊长”“巷长”的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监督古厝的修缮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以及开展日常的巡查等。“我们与社区、物业、商家等各方紧密合作,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保护网络。”陈安说。
守护的不只是文物
“水榭戏台内积水有半米多深了,木质立柱有泡水的风险,备勤民警立即前往处置!”
今年9月,台风“海葵”给福州带来强降雨,三坊七巷的木质古厝建筑群受到严重威胁。入夜,南街派出所“e体+”综合指挥室内灯火通明,通过完善的视频监控网络,很快就发现了险情。
三坊七巷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水榭戏台是其中之一。水榭戏台既是福州戏剧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福州古民居的重要遗存。
“出发!”得知水榭戏台可能受损的消息,南街派出所备勤民警立刻行动,与三坊七巷消防站支援队伍紧密配合,调来大功率排水泵,开展引流、排水等工作,有效控制了水位。
“我们守护的不只是文物,更是文化和文脉的传承。”南街派出所所长陈明月介绍。2019年,三坊七巷街区启动智慧街区建设,依托5G、VR、AR等科技手段,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与此同时,公安机关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全面深化对三坊七巷的安全巡查和监测保护。
作为三坊七巷责任辖区派出所,依托网格化治理和多种技防手段,南街派出所的古厝文物保护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运用‘e110-e网格’微信群,鼓励文保单位负责人、保安和古厝内商铺店长、店员参与群防群治,发表意见建议、上报安全隐患,进一步助力景区防控工作,实现古厝文物保护的日常化、长效化。”陈明月说。
凝聚合力守护“根”和“魂”
“三坊七巷”见证历史、承载文明、传承文化,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珍贵遗产。
近年来,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同时,福州市公安局主动延伸服务,在联合保护文物中履职尽责:联合福州名城保护开发有限公司在三坊七巷景区开展反恐、消防等系列培训,监督压实古厝文物保护监管职责;与所属街道社区、消防中队及街道安监站等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及时消除文物安全保护隐患……
“古厝文物保护往往涉及多个部门,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工作,既需要联合多方力量守住古厝文物安全红线,也需要不断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合力把福州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好、守护好。”陈明月说。
福州市公安局致力于传播保护古厝文物的法治理念,组织民警深入社区、学校开展法律宣传,受众过万人。
护好一片街区,延续一方文脉。三坊七巷见证了福州的发展和变迁。福州公安以默默的坚守和无私的奉献,诠释着古厝文物保护的新理念,让法治的力量贯穿于文物保护始终,三坊七巷的历史和文化也在人民公安的护航中传承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