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我们现在已经搬到新家了。大女儿和我一起住照顾我,小女儿也常过来陪陪我……”在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黄浦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外滩城市更新巡回审判(调解)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负责人王蓓蕾的一次回访中,70多岁的周老伯开心地说。
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区,黄浦区有着典型的“二元结构”特点——一边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一边是狭小逼仄的老旧小区,百姓生活条件亟需得到改善。随着旧改征收工作的加速,涉旧改矛盾纠纷也呈高发态势。
传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从“坐堂办案”到“能动司法”,是工作站的“立站之基”。上述矛盾的化解,正是这座“城市心脏里的小法庭”追“枫”寻源的真实写照。
开头这起案件的背后,是一起持续多年的亲情纠葛。
瘫痪多年的周老伯作为承租人,和大女儿住在黄浦区福州路地块的一家早餐店二楼,蒸汽熏烤下墙布早已斑驳,楼梯摇摇晃晃,房间内常年闷热不堪。
本来,旧改对于周老伯来说是改善生活条件的喜事,但离异后居无定所的小女儿突然提出要求分割征收补偿利益,让这个本就艰难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
“她就是来抢房子的!”
“她享受过前夫的单位福利分房……”
当王蓓蕾第一次来到周老伯和大女儿居住的“蒸笼房”时,周老伯声泪俱下地对她说。
“其实,房子本来也是家里人一起住的,现在拆迁补偿了,你们都需要改善生活质量。家人之间多一份理解,你们互相支持着过下去,日子才会越过越好。”炎炎夏日,王蓓蕾四处奔波,在周老伯、周家姐妹之间劝和。在她的劝说下,周大姐也去了一次周小妹现在居住的地方。
最后,虽从法理上小女儿无法分配到征收补偿款,但大女儿主动表示可以帮助小女儿解决居住难题。
“法官,我们听了你的,给小妹留了房间。现在她也常回来陪老爸聊天。”周大姐在回访中说道。
像这样的案子在工作站数量不小,大量涉旧改矛盾纠纷都能在工作站内得到化解。据统计,工作站成立以来,黄浦区涉旧改矛盾纠纷下降了25.35%。
“我们居民心里是很感谢法官的。”6月15日,是外滩街道宝兴居委居民王阿姨定期“回娘家”的日子。
已经动迁一年多的王阿姨对当时的景象仍历历在目:“当时我家里为了拆迁和大姐不开心,后来找到工作站的法官,法官给我们法理情理都讲透了,最后我和大姐也不闹矛盾了。以前一直以为进了人民法院大门才能找到法官,没想到居民区里就能有法官来给我们咨询调解,帮我们解决矛盾纠纷。”
“一些居民因为家庭内部矛盾无法解决,迟迟不愿与征收部门签订征收补偿协议。”上海市黄浦第三房屋征收服务事务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嵘对此深有感触:“虽然征收部门也会组织居民家庭开展调解工作,但毕竟专业能力有限,部分矛盾纠纷还是无法得到有效化解。”
针对这一情况,黄浦区人民法院外滩城市更新巡回审判(调解)工作站应运而生。“跨前一步打消居民们的顾虑,让旧区改造提速,是这座城市心脏里的小法庭设立的初衷。”每当兄弟单位来调研工作站时,黄浦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杨颖总是这样开头。
法官的到来受到了旧改居民的极大欢迎,居民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小巷法官”。目前,工作站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涉旧改矛盾纠纷发现和化解工作机制。征收单位、社区工作人员在征收过程中,发现居民家庭有矛盾产生并且有调解意愿的,先行预约登记,由社区与工作站进行对接,随后由法官、社区干部、征收工作人员合力促成居民家庭自行和解、就地调解。
2023年,在工作站的助力下,黄浦第一个零星旧改项目——老西门街道蓬莱路北侧地块二轮签约比例高达98.93%,实现了零星旧改“开门红”。
“在金额上,双方分歧并不是很大,大家都是为了让老人生活更好,其实可以各退一步的……”11月17日,黄浦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汤峥鸣正在工作站进行一场共有纠纷案件的调解。
通过两个小时的调解,最终兄妹俩对于征收补偿利益的分割争议达成了一致,老人赡养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像这样的旁听活动已经是工作站“规定动作”了。作为黄浦区人民法院首期“兴业”青训营营员,审判监督庭法官助理古国妍旁听了整场调解,她说道:“虽然我办的不是共有纠纷案件,但和群众沟通的技巧方法是相通的。来工作站旁听庭审,学习的正是这个方法。”
目前,工作站已成为青年干警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和审判业务能力的重要抓手。黄浦区人民法院定期选派法官和法官助理下沉一线、每周至工作站值班,化解矛盾纠纷、倾听群众诉求、学习群众语言,青年干警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年轻血液”的加入也为工作站普法宣传工作注入了活力。针对部分居民因缺乏对旧改征收法律法规的了解,工作站不断丰富涉旧改法律政策的宣传普及形式,审判白皮书、普法宣传手册、线上“旧改小课堂”直播课程……居民身边的鲜活案例成为了普法素材。如“旧改小课堂”专栏上线以来,先后刊载7期,微信阅读量超过1.2万人次。
2023年是黄浦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全面完成之年,“二元结构”城区面貌得以历史性解决。不过,城市有机更新面临着一个崭新的课题——精细化运营。
“工作站可以解决其他纠纷吗?”10月中旬,工作站接到了外滩街道“12345”市民服务热线承办人的一则求助电话。
原来,在黄浦区的一座商场停车库内发生了天花板脱落的意外,将小孟的新车砸出了划痕。两个月过去了,小孟都没能从物业公司那里得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工作站的主持下,最终小孟和物业公司达成了调解,双方当场签下了调解协议书。事后,工作站也与“12345”达成了长期合作机制,对争议不大的纠纷实现站内快速化解,打通了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将工作站的功能辐射至全区、经验复制到全市,探索出一条司法服务保障超大城市有机更新的新路径,这是黄浦区人民法院在2023年深入推进工作站项目的发力点。
11月23日,黄浦区人民法院召开了“创新能动司法,助力城市更新”服务保障城市更新推进会。未来,工作站的法官们将不仅出现在旧改居民区,还将去往南京东路商圈、外滩金融集聚带、淮海中路企业天地楼宇……听城市之声、把社会之脉,将城市心脏中的小法庭成为连接大都市和老城厢,连接群众与人民法院的桥梁纽带,让工作站成为注入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剂良方。
“未来,我们将不断提升服务旧改、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全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本。”黄浦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段守亮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