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召一
我和妻子乘坐高铁,经过五个小时的旅途,终于来到了苏州,这座被赞誉为“人间天堂”的城市。在探寻江南水乡独特魅力的过程中,平江路成为了我们向往已久的目的地。这条古色古香的小路,有着传说中“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的美誉,让人不禁为之倾倒。第二天,我们起了个大早,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前往平江路的旅程。
清晨的平江路仿佛刚刚苏醒,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之中。脚下的金石板路面湿润而凉爽,散发着淡淡的青苔味。我们踏上一座弧形石桥,微风轻轻拂过脸庞,带来了一股幽幽的花香。沿着河的驳岸,一排排典型的苏式旧民居蜿蜒伸展,显得古色古香。笔直的街面上,一行行的石栏、石凳点缀其间,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屋檐滴水,把这条古老的小巷描绘成了一幅透视幽远的画作,让人仿佛能看见景物的消逝点。每家小院的院落深浅、房屋的大小、窄窄的巷道与小河比邻的布局,都恰到好处地呈现出一种舒适而淡雅的风格。临河的水埠苔痕斑驳,一丛丛色彩鲜艳的三角梅和遒劲有力的紫藤萝竞相从驳岸的石头缝里生长出来,展示着生命的坚韧。还有一些已经褪去红绿相间的衣裳、只剩下几片枯黄中泛红枝叶的爬山虎,从大半面颓墙上密密麻麻地爬过,留住了晨光中美丽的影子。一棵高大的皂荚树从对岸一直伸展到了河的这边,繁茂的枝叶间还挂着隔年的苍老果子。路旁的香樟树挺拔高耸,撑出了一片绿荫,在微风的吹拂下,那翠绿的树叶轻轻地摇曳着,给行走在古道上的路人带来一丝清凉。
真是一派江南好风光,宛如苏东坡在《望江南》中所描绘的“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的诗意画卷。这里的小桥流水,斑驳的墙漆,历经岁月洗礼的灰瓦,凉亭下悠闲打盹的老人,轻轻摇橹的小船,河边低声吟唱船歌的妇女,三三两两穿着休闲的行人,坐在茶馆里闲聊的茶客,以及慵懒舒适的猫犬,都散发着一种宁静和轻松的气息,让人感到内心的恬静与舒适。这种氛围仿佛是一种治愈的力量,让人沉浸其中,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和宁静。
苏州的平江路,作为水陆交通的要冲,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城市的魅力。这条古老的街道,以“粉墙黛瓦”为特色,如诗如画,彰显了清代江南的独特风貌。小巷房屋的造型设计充满徽派建筑的韵味,白墙砖瓦、栗色门窗以及精美的雕花装饰,在垂柳、香樟、绿草的掩映下,呈现出一幅清爽素雅的传统中式画卷。正宗徽派建筑的韵味在这里得以完美呈现,屋顶坡度平缓,轮廓线笔直、精确,无笨拙堆砌的粗糙,也无夸张的臃肿。檐口末端的曲度柔和而简洁。在这里,墙面平行或交错,形成复杂的空间层次感,使房间之间相互联系,融为一体。平江路,宛如一幅宁静、和谐的传统中式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沿河徜徉悬桥巷,从喧嚣的现代回到了恬静的过去,在这里,我似乎能触摸到古街巷岁月的沉浮,感受到这里的兴衰。过去,这里是官府巡查的要地,而现在,它已经蜕变成平江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尽管身处繁华之地,却仿佛遗世独立。这里的窄巷深院远离主干道的喧嚣与熙攘,展现出一份淡然自若的态度以及超凡脱俗的魅力。这条看似寻常的小巷,却曾留下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这里走出了才情出众的状元洪钧,诞生了中医名家钱伯煊,更是中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的故土家园——顾家花园的所在地。他们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用他们的人生轨迹点亮了这条小小的道路。每一块铺砌的石头路面,每一座古朴的老宅,都像是一幅翻开的历史画卷,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我漫步其中,仿佛能听见远去的年代里传来的声音,让人深刻感受到这份厚重的历史遗产背后所蕴藏着的情感与文化底蕴。
在我沉浸于平江路的景色之中时,太阳已经悄悄偏西,我的这次探索之旅也接近了尾声。我准备返回起点,但心却留在了这里。
(作者单位:南宫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