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安县委政法委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心理服务为切入口,以保障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不断加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平台建设、公益服务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系列活动,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出了一条具有德安特色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心”服务开启“心”动能 “听了你的课,我觉得自己可以帮助别人了。”周某(化名)给德安县社会心理服务协会(下称心协)会长胡乐珍发来微信。 周某是个单亲妈妈,跟女儿的关系非常紧张。她听说德安县心协组织开展了“青春健康沟通之道”公开课,便积极参与听课。每次她都早早地赶到授课现场,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讲。她感叹,之前对女儿的教育太严格,一直给女儿灌输“只需读好书其他不用管”的理念,听课后才发现自己对女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过度关注女儿的学习,忽略了她的心理感受。现在她改变了对待女儿的方式,亲子关系缓和了不少。目前,周某还加入了义工组织,成为一名义工志愿者,“希望帮助更多人”。 “社会不良风气的滋生,很多时候根源可以追溯到家庭教育。我们认为,着重解决家庭教育的问题,有利于保障社会和谐稳定。”3月20日,胡乐珍向记者介绍,德安县心协正式成立于2023年12月,“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一直坚持在做”。目前,德安县心协吸纳了158名专职、兼职心理咨询师,服务于全县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是德安县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推进“健康德安”和“平安德安”建设的一次有效实践。 “我们从全县心理咨询师中优中选优,选取30名资深心理咨询师组成了讲师团。”胡乐珍告诉记者,讲师团每个月定期为家长免费开设公开课,每周开展青春健康沟通之道系列主题课程,面向社会招募家长学习,让家长充分理解青春期孩子身心特点,学会与孩子正确沟通。截至目前,已经上了15堂公开课,深受家长欢迎。 孩子玩手机成瘾、孩子的情绪困扰、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为、夫妻矛盾婆媳矛盾给孩子带来的影响……针对这些大多数家长会遇到的问题,胡乐珍与讲师团成员不断磨课,将家庭教育课程内容设置得更加接地气,以解决家长的实际困扰。同时,为了方便家长约课与沟通,还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微信群。 德安县社会心理服务协会的成立,成为德安县社会心理服务有机融入社会治理工作的“心”起点。 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 除了开展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公开课,德安县心协加强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学校的合作,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实践活动,定期面向辖区中小学提供业务指导、技能培训以及心理咨询服务。 2023年4月,宝塔乡村民骆某生因拆迁补偿事宜到宝塔乡综治中心上访,表示当天必须解决,否则就不走了。宝塔乡综治中心指派2名心理咨询师进行疏导,经过3个多小时的沟通,骆某生才开始讲述事情缘由和诉求,事情得以按程序处置。 目前,德安在县、乡镇、村(居)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心防”工作区,设立了谈心室、心理测量室、情绪宣泄室、音乐放松室、团队活动室、“四点半课堂”、留守妇女老人活动区等,着力疏导群众情绪,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实现了县、乡镇、村(居)三级心理服务全覆盖。 近年来,德安县致力于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创造性地开展了影响社会治安的特殊人群“心防”工程建设,不断提升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努力构建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位一体”的治安防控网,有效化解社会矛盾,预防和减少社会风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