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朝柱,玉溪市华宁县人,新中国成立前在昆明读高中,参加过爱国学生运动。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从学生时代就积极参与爱国学生运动,投身争取云南人民解放的武装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在县、地、省等各级重要岗位上担任领导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使他养成了诚恳待人、严于律己、廉政勤政、生活俭朴的优良作风,他以自己的言行在群众心目中树立了一个党的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原中共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同志(1929—2002)
一张留言条见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小刘、小董注意掌握,我不认识此人,也不知从哪里攀上的亲戚。这种攀亲戚、找靠山、吹嘘自己、伸手要官的品格非常讨厌,当个什么局长就用过了头,今后不准这样的人进我的门,见了就恶心。”在中共华宁县委、城区区委纪念馆(普朝柱故居)里,陈列着一张原中共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同志写的留言条,这是1991年的一天,一位仗着是普朝柱家的远房亲戚跑到他的家中,直言希望普朝柱对亲戚要给予关照和提拔,普朝柱非常气愤,直接就将该人轰出了家门,并给身边工作人员刘明和董胜留下这张纸条。这张留言条反映了普朝柱对搭天线、走后门、跑官要官的歪风邪气深恶痛绝的崇高品质。
普朝柱虽然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但他十分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时刻关心群众疾苦。谁有问题找到他,他总是亲切地接待,与身边的工作人员相处得像一家人。他的警卫员曾由衷地称赞说:“从没有看见过这样的首长和夫人,平易近人,待人好,很关心我们。”因公外出,他不喜欢前呼后拥,总是要求轻车简从,出差途中偶有闲暇,或是读书、或是与随行人员下棋。每到一处,都尽量不去惊扰当地干部群众。下乡调研途中,如遇进餐时间,为了不麻烦别人,他往往就在路边饭馆简单就餐,他喜欢吃米线,也就经常以米线“解决问题”。用他的话说:“只要能吃饱就行了,决不允许大吃大喝,更不允许铺张浪费。”
普朝柱同志下乡调研途中,和工作人员一起席地而坐吃工作餐。
普朝柱到省里工作后,有人建议他多用自己熟悉的人,但他没有接受这个意见。他常对身边人说:“职务越高担子越重,要把工作做好,为人民服务。任人唯亲是一种陋习,要革除它,每个人都有这种责任。”他曾与长城中学的校友们约法三章:凡是公事他一概不受理,按程序办;凡属私事,如工作调动、职务升迁、住房、入学等,他概不介入;他仅是以一个普通校友身份参加校友聚会,活动经费平摊。他这样说,也这样做到了。在有联系的300多名校友中,他从来没有受托或利用自己的名声和影响为校友办过一件利己的私事。
普朝柱对妻子体贴、爱护,无微不至,对子女也疼爱有加,但要求非常严格,从来不做无原则的事,从未利用自身职权给子女安排工作,也没有给妻子搞特殊化。子女从不利用他的影响搞“沾光”的事,反而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妻子早在1952年时就是行政22级的科级干部,直到1987年退休前还是行政19级的一般干部。
担任云南省省长、省委书记的13年间,普朝柱深受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爱戴,群众对他格外亲热,都亲切称呼他为“阿波老普”(老普大爹),而不是“普书记”。(黄治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