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业被害人为条件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监督线索,督促行政单位及时处理执行款项,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对“12345平台”及相关部门执法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线索,推动13家牛蛙养殖场逐步拆除,90余亩耕地、林地恢复种植条件……
这是清远英德市人民检察院深入推进数字检察战略,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该院抓住数字检察“新引擎”,通过充分发挥大数据赋能司法办案、助力检察履职的作用,逐步实现从个案办理到类案整治,高效参与社会治理。目前,该院建立大数据法律监督应用模型72个,成案2063件,进一步提高了法律监督质效。
破解监督线索壁垒
“感谢检察机关主动走访企业,为我们监督执行案件,挽回了经济损失,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近日,英德某投资公司在收到执行退赔款31359元后,公司负责人李先生将一面印有“法律监督有力度,检察护企有温度”的锦旗送到英德市检察院。
该案的成功办理主要得益于英德市检察院在开展“检察护企”专项活动中,融合数字检察手段,以“专项+模型”模式,精准找出监督线索。
“我们以企业被害人信息为条件,对本院业务数据和法院执行数据进行碰撞分析,发现了该案的线索。”承办检察官介绍,本案中,3名被执行人因分别犯盗窃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需退赔英德市某投资公司等4家企业损失,但公司一直没收到赔偿款。
对此,英德市检察院一方面积极走访企业,了解企业诉求;另一方面,依法制发监督意见,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实现案件线索精准发现,是推进数字检察的成效之一。2023年,数字检察工作对线索发现、案件办理的贡献率达35.2%。”英德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破解监督线索壁垒,英德市检察院构建起“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工作模式,不断深挖数据,更新技术,为助力办案数量稳步增长、法律监督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如该院建立“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大数据模型”,积极推动解决KTV、酒吧等场所违法接纳以及招用未成年人等问题,共制发检察建议3份,督促相关部门开展专项巡查工作;建立“林业行政处罚执行监督模型”,依托“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督促补植复绿林地787亩,全市628棵古树名木保护得到提升。
提升系统治理效能
“感谢检察官!附近的牛蛙场终于都清理干净了,我们又能睡上安稳觉了。”近日,英德市检察院检察官到黎溪镇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时,某村村民对检察官不断感谢道。
“我们通过大数据平台对全市非法占用耕地的线索进行排查,发现黎溪镇辖区内有多户牛蛙养殖户非法占用基本农田。”承办检察官表示,部分牛蛙养殖场未设置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水直排河道,导致村民的生活用水遭受污染,严重影响了周边村民的正常生活。
英德市检察院立即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了检察建议,督促其积极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并联合自然资源局、镇政府、村委会向当事人开展释法说理工作。养殖户已主动拆除违法牛蛙养殖场,并完成复耕复垦工作,当地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得到恢复保护。
英德市检察院还以督促整治非法占地牛蛙养殖作为监督“小切口”,设计了“农用地保护法律监督模型”,针对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问题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行政机关对辖区内非法占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进行日常巡查,形成耕地资源保护工作合力。
在英德市检察院的监督下,各乡镇陆续开展农用地专项整治工作,13户牛蛙养殖户拆除养殖场,修复农田、恢复地力92.93亩。
“个案的办结并不是数字检察的终点,而是要以此为支点,发挥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规模效应,实现系统治理。”英德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英德市检察院通过梳理监督对象构建模型,碰撞筛查出想要的数据,找到法律监督的线索,用法律监督手段予以纠正,实现从被动办案到主动监督、个案监督到类案监督、片面监督到系统监督的有效路径。
如该院创建“水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型”,共办理涉水公益诉讼案件15件,强化对北江流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管理,推动清理水浮莲和漂浮物2580亩,促使北江、滃江、连江等16处河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