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官网显示,该区84项“免申即享”事项兑现政策红利17.5亿元,惠及65万企业与居民群众。
龙华区“探地雷达及管中雷达地下空洞探测”应用,全面提升全区地质空间治理水平。
当下中国,数字化转型车轮滚滚,中国式现代化热潮激荡。而由“人脑”支撑的传统治理形态向“数脑”支撑的“数字”治理形态转型,是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重要命题。
作为深圳市超大型城区,位于深圳地理中心的龙华,无疑是一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微观治理样本。
作为深圳市新的“都市核心”,龙华区毗邻“六区一市”,管理服务人口超过300万,人口密度全市排名第三、原特区外各区排名第一,且产居混杂、业态交织,人口文化背景各异、流动性大、利益诉求多元,社会治理由此长期承压,传统治理模式亟待转型升维。
近年来,基于高密度、高流动、多元化“两高一多”的社会形态,围绕“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发展战略,龙华区将“数字治理”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路径,按照“融通、集成、协同、再造”工作思路,着力探索构建科学、有序、温暖的现代化数“治”新范式。
数载疾进,花开有声。通过精准的“数据反哺”,龙华区正以最广泛的连接、最精准的算法、最立体的应用,为城市运行、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赋能增效,社会治理加速向精准、智慧升维。
认知革新为先
学用相长培育“数字思维”新人
弈棋落子,首重布局。而布局总以体系化、系统化设计为要。
龙华区以党建引领成立数字治理建设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主抓,同时构建“数字治理专班+中心”实体化运作模式,构建起“上下贯通、协同联动、齐抓共管、高效运行”的数字治理格局。
在此基础上,龙华区制定出台《数字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全面系统规划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路线图。
行动计划开宗明义,将数字治理作为推进龙华全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路径,开启全区从治理理念、战略、组织到管理、人才等的系统革命和创新探索,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而其中,人才培养、干部数字素养提升是第一环节。
深圳市智慧城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东平认为,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三大前提:人的认知的现代化、技术的现代化以及制度的现代化。其中,人的认知的现代化排在首位。“人类社会已经从工业时代迈入数字时代,生产要素、生产力的变化必然推动经济基础变化,需要我们主动革新思想、调整生产关系。这种改变不仅仅是工具手段、方式方法的改变,更是人的理念、思想的提升与改变。否则,身体已在数字时代,脑袋还困在传统工业时代,就会延滞社会进步速度。”
基于这一认知,龙华区坚持点面结合,率先建立起常态化、实战化的数字治理素养培训体系。
一方面点上先行先试,主动申请纳入深圳市首席数据官试点范围,覆盖全区区直单位、驻区单位等60个单位,持续完善首席数据官培养体系,搭建起“首席数据官+首席数据官助理”合计114人的队伍,以点带面、以上率下,着力强化区内各层级干部数字化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面上覆盖式培训。开展全区“数字治理”大轮训,邀请智慧城市、数字治理领域专家开班授课,并组织处级干部赴北京、合肥开展数字治理、人工智能专题培训,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实操培训,前后共计1万余人次参与。同时,坚持以用促训提升基层数字思维与治理能力,开展综合示范社区创建工作,评选数字化应用优秀开发者、优秀开发社区,激励基层自主创新活力,以点带面提升基层一线工作人员数治素养。
数据治理筑基
融通集成打造“数字大脑”总载体
言及数字治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数字治理的核心在于数据,是基于数据的治理。而对于数据本身的治理,实现数据的融通、集成是数字治理的前提。
基于此,龙华区着力打造“一脑支撑”总载体,打破部门数据孤岛,实现数据、职能、业务的融通与系统集成。
龙华区着力打造的“数字大脑”是各类治理渠道的总入口,搭建了包括数字底座、分拨平台和服务前端的“数云网端”一体融合结构。
作为基础支撑的数字底座,按统一的标准融通集成全量信息,汇聚市区两级56亿条业务数据,建立统一人、房、法、事件为基础的块数据体系,形成强大的算力基础。
其中,龙华区发挥区—街道—社区三级数字治理指挥中心职能,推动数字治理资源融通共享,量化“民生七优”指标,汇聚了13个部门近500项指标,推动数字治理“可感、可视、可控、可治”。
在深圳北站国际商务区,龙华区率先试点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平台,将多源异构数据融通至数字孪生底座,完成3000余万人房楼、160余万社保缴纳、48万余企业法人、27万余物联感知设备等基础数据的汇聚和融合,持续增强数字赋能效应。
经此腾挪跌宕,龙华区“数字大脑”成为全区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领域、跨业务专题应用的总载体,解决数据标准不统一、规范不一致、技术不兼容、信息共享难等问题,为后续基于数据的社会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字化平台破题
传统治理向现代“智理”加速转型
数据归集、治理的最终流向是应用。而在现实社会的治理中,基于数据的治理也正是直观地表现为一个个具体可感的数字化平台与应用。
聚焦平安建设、民生诉求服务等关键领域,并紧密结合区情实际,龙华区重点建设五大数字化平台,实现“一网统管、精准高效”,将数据治理的强势能充分转化为社会治理的高效能。
世间万事,平安为先。聚焦平安建设,龙华区推进“深平安”综合试点改革,全市率先试点建设区、街道、社区三级平安建设智能化平台,统一业务办理,创新“网格管理精细化、平安服务进万家、群防群治双闭环、重点人员协同管、治理数据聚合搜”五大特色功能,初步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2023年,龙华区警情同比下降16.2%。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龙华区深化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升级“@龙华—民意速办”平台,在政府内部协同、政社联动上实现四个“全”:“全口径”信息接入,整合了网格员采集、书记信箱、妇儿维权等32个民生诉求渠道;“全过程”办理评价,构建便民服务热线评价体系,推动市民满意度评价贯穿事件的全过程;“全范围”权责清理,编制了2446项社会治理事项清单,明晰责任主体和办理标准;“全流程”机制整合,构建民生诉求“快裁+会商”机制,提升诉求事件办理质效。平台上线以来,2023年受理的全量民生诉求达121万件,平均处置用时1.24个工作日,群众满意度高达99.85%,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两高一多”的社会形态下,矛盾多发频发。着眼于矛盾纠纷高效化解、源头治理,龙华区贯通线上线下,打造“多调联动·精智解纷”数字化平台。龙华在全国率先成立区级综合调解院,重点督办、提级管理重大疑难纠纷,同时系统打通法院、司法、劳动等业务平台,串联190个调解组织,一口归并形成大调解数据库,提升智治解纷效率,实现矛盾纠纷“调得好”。2023年以来,成功调处化解矛盾纠纷2.1万宗。2023年,“多调联动·精智解纷”工作法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数字治理的显著特征就是解放人,实现减负增效。龙华区开发社区工作智能管理平台,引入系统集成、一站通办、RPA智能填报机器人等数字工具,通过少项目投入、零代码建设、自搭建场景为社区提供百搭工作箱,“即配即用”搭载创新应用,为基层治理赋能、减负、增效。2023年7月该平台上线以来,基层社区累计搭建应用2639个,产生数据1210万条。
传统时代,囿于技术,人人参与、人人尽责未必能实现,而数字科技强大的连接能力,让人人尽责成为了可能。龙华区升级“i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构建1分钟“指尖服务”、3分钟“亲邻服务”、10分钟“暖心服务”、30分钟“人文服务”,打造线上线下党群服务圈层,上线“书记茶话会”“惠企服务进党群”等功能,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群团带动、群众自治、社会参与机制,引领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治理,全区累计举办“书记茶话会”3734场,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民生事项意见共9313条,基本予以妥善处置。
“百应用”落地
数字龙华“实景图”清晰可触
如果说五大数字化平台聚焦社会治理的重大领域,让龙华区城市运转更加安全、高效、有序,那么大量具体细微、聪明敏捷的数字化应用的落地,则在点上突破,推动着龙华的社会治理走向更加精细、温暖、便捷。
就在2023年,龙华区创新实施“揭榜挂帅”机制,区数字治理专班统筹协调各方资源,鼓励各街道、各部门揭榜试点,从群众角度看待数字化建设需求,从人口高密度城区特点和规律探索创新,累计发布了104个智慧应用场景。
聚焦高密度人口聚集带来的诸多城市管理、市容环境、公共安全问题,龙华区通过“AI网格员”赋能上万路视频摄像头,精准感知着城区的每一角落,由此催生的“垃圾溢出识别”“电动车入户监测”“道路破损识别”“工地‘绿网’漏盖预警”“边坡、挡墙结构雷达检测”等十多项应用,让城市管理、运行持续迈向“像绣花一样精细”。
围绕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与一流营商环境的构建,龙华区大力推行“免申即享”改革,通过共享数据、协同审核,主动查找、主动告知,实现84项惠企利民政策红利无需申办、确认即享,兑现政策红利17.5亿元,惠及65万企业与居民群众,实现了四个“全省之最”(事项覆盖范围全省最广、事项数量全省最多、补贴金额全省最大、受惠人数全省最多)。
紧盯城市公共安全,龙华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集成、融合建筑室内外及消防设施模型,接入消防IoT数据,构建“物联、数联、智联”的消防数字化底座,完成全区全部138栋超100米高层建筑室内外及消防设施信息落图,实现超高层消防安全领域的一图感知、一网统管,安全管理更加精准可控。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数据多跑路、流程再提速”,为龙华这座年轻而超大的城区迈向现代化治理持续注入新动能,一幅体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数字龙华“实景图”愈发生动而清晰。
凡属过往,皆为序章。龙华区将立足现有经验,深化数字治理,推动数据融合化、全域场景化、参与多元化更深更实,探索更多具有龙华特点、符合龙华情况、体现龙华优势的城市治理新路径,为实现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赓续奋斗,亦为“数字中国”闯关前行镌刻下微观主体的深刻印记。
■案例聚焦
油松社区以智提质
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
油松社区现有出租屋约4.5万间(套),管理人口约9万人,辖区公共基础设施陈旧、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安全隐患突出,工作事项纷繁复杂,工作人员人手不足,社区治理面临极大挑战。
面对“小马拉大车”的治理困境,油松社区率先引入数字社区工作台,以数字化创新为抓手,在“提质、减负、增效”上发力,逐步创新社区工作模式,不断提高社区治理精细化和服务精准化水平。
一方面,社区探索数字化联动协同机制,通过深度应用数字社区工作台,有效破解沟通协调难、联动处置难、保障实效难等瓶颈问题。以处置2023年底水电费诉求案件为例。社区在工作台建立起案件内部流转机制,将民意速办平台案件再次分拨,形成“数字组分拨-网格组处置-综治组办结”协作体系,案件平均处置时效从1天大幅缩减至1—2小时,快速解决了300余件积压案件。
另一方面,社区通过工作台健全信息共享、协同处置制度,实现整治任务、隐患底数、责任落实、整改情况清单化管理,推动扫楼排雷、定格化服务、“二小零”工程巡查等事项流程更智能、更规范。
例如,通过搭建的扫楼排雷应用,社区快速完成了4.5万间(套)出租屋排查、1.2万个安全隐患整改闭环,并将数据清洗提炼,建立起出租屋安全数据库,同时,建立工作看板对各项整治数据梳理分析,可视化呈现场所底数、隐患情况、巡查次数等关键信息,提升巡查人员作出加强巡查频次、巡查重点点位等决策的科学性,实现“发现归集智能化、入库交办清单化、整改闭环精准化、工作责任具体化”。不仅如此,社区以数字社区工作台为“中轴点”,创新集成数据、算法、模型等智能要素资源,推广应用AI智能违停预警、消防物联烟感、电气在线监测系统等数字技术,为社区治理领域日常履职赋能、预测预警、感知监测等提供智慧化支撑。
另外,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出一批特色场景应用,服务群众美好生活。
从居民需求出发,社区推出“线上家园云上治理”应用,汇集“社区资讯、活动版块、情绪版块、医格化管理”四大专栏,为居民提供信息发布、业务办理、能人库、好人榜、爱心加油站等“一站式”服务。同时,秉持“亲民+帮困”理念,整合服务资源,引入亲民企业和技能达人,促进居民自治互动,打造邻里共建、守望相助的和谐家园。
针对新入住社区的居民,社区推出“新邻护航”应用,由网格员每周录入新登记的居民信息,系统自动发送一份“入住指南”,包含周边设施资源、反诈案例科普、消防安全知识等“住房攻略”,为新居民扎根龙华保驾护航。该应用自今年6月14日上线以来,累计发送“指南”2047份,覆盖新居民521人。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智”提质增效,油松社区的数字化探索,为居民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亦不断丰富数字智慧惠民应用,为打造更聪明、更智慧的城市智能体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