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由于网络交易平台收费标准明确、响应速度快,不少群众习惯通过网络交易平台寻求管道疏通等家政服务。但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海淀区检察院)在办理相关案件中发现,服务结束后,很多群众又因价格问题与上门服务人员产生争执,甚至有部分群众认为遭受诈骗而报警求助。
到底是群众疏于查看收费标准还是另有原因?海淀区检察院刑事检察部门在案件审查中发现类似消费争议近年频发,行业监管尚有改进空间,遂向本院行政检察部门移送案件线索。
海淀区检察院行政检察部门接线索后,综合利用12345市民热线、“黑猫投诉”等平台信息资源开展调查核实,确认本案作案手法已在全国多地出现,属管道疏通服务常见的消费陷阱:商家通过网络交易平台等渠道发布低价引流商品吸引群众下单,接单后委派第三方服务人员前往群众处另行报价。一般情况下,上门服务人员会向群众声称必须使用“百余元一斤的疏通药水”或“一个压力百余元的空气炮”等疏通工具,再通过夸大维修难度、模糊产品用量、未经同意强行使用等方式,诱导、欺骗或强迫群众接受事先并未在网络交易平台标示的价格,多数群众被要求支付1000元人民币以上的服务费用,事后商家则按照约定比例与第三方服务人员对服务费进行分成。如果群众拒绝按最终报价支付维修费,少数服务人员甚至以宣称知晓其家庭地址,后续将堵水管、堵锁眼等方式威胁群众支付。
现实生活中,部分管道确实需要服务人员实地查看后才能报价,但这是否意味着商家的此种经营模式合法合规、消费群众理应坦然接受?
检察官办案组在调查中发现,群众与商家间的主要争议为价格争议,而网络交易平台商家并未在商品详情页面公布收费项目详细价格表是争议产生的首要原因,且商家通过电话或在线聊天与群众初步沟通时也不会明确告知收费项目的价格标准,只是强调需要师傅上门实地查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三条第一款、《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第五条第二款,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注明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计价单位、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且应当根据商品和服务、行业、区域等特点,做到真实准确、货签对位、标识醒目。
检察官办案组经调查核实得出结论,网络交易平台上相当数量的管道疏通服务商家未在商品页面详细展示所谓“疏通药水”“空气炮”等收费项目的品名、计价单位、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但实际服务过程中却频繁使用上述工具且仅对价格标准做口头告知,已涉嫌构成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价格违法行为。
海淀区检察院依法向属地价格主管部门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上述情况,截至目前,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对涉嫌价格违法的若干商家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