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徐某某曾是外地一家公司的职员,后因病退来京谋生,曾在饭店做过厨师,后又辗转于多家学校任职保安员。一次偶然的机会,徐某某接到了一家贷款公司的电话,接线员在得知其系失信人员且收入不高的情况后,便向其介绍了助贷业务,所谓的助贷就是找一个资质条件比较好的人帮助用款人完成贷款申请。
徐某某首先便想到了与自己一起在学校工作的保洁员赵大姐,随后便以自己想要在京经营饭店但手头缺少资金的名义求助赵大姐为其办理助贷业务,并承诺一切责任都由其承担。因平时二人关系还不错,且此前徐某某向其借款都能如约归还,赵大姐最终选择了相信并在徐某某的带领下办理了30万元的贷款,在扣除手续费后便全额交付徐某某。
但徐某某拿到钱后便原形毕露,当晚便跑去高档酒店消费,并在此结识了作为该店技师的本案第二位被害人王某。徐某某接连数日来店住宿消费,挥金如土,并对外声称自己在北京做工程,有家族企业,动不动便提起百万项目。在其精湛的演技和花言巧语下,王某最终选择为“爱”奔赴。但好景不长,徐某某的20多万很快就用尽了。
于是,徐某某又打起了王某的主意,先后以项目返工尚未拨款、项目款被其透支需顶账、需要找关系快速放款等理由诱骗王某为其办理贷款百万元。当王某最终也无力继续为其申办贷款后,徐某某便将目标瞄向了店内的另一位技师刘某。故技重施后刘某也最终沦陷,最终通过贷款、借款等途径先后为徐某某提供近50万资金。当从刘某处骗来的钱也将用尽时,徐某某又将目标瞄向了另一家会所的技师,此刻的他已炉火纯青,很快便再次得手9万元。但再精湛的演技也抵不过无法偿还贷款的现实,因徐某某长期无法偿还银行贷款,被害人王某、刘某最终选择报警。
审理结果
经查,被告人徐某某案发前只是一名保安员,并无家族企业,且其因无法支付孩子的生活费还被前妻起诉,最终成为失信人员,其老板形象,不过是靠拿上一个被害人的钱去骗下一个被害人来打造的。另查明,在案发期间的十个月内,被告人徐某某的住宿记录高达220余条,足迹遍布全国多地,每日重金买醉并伺机寻找下一目标……
2024年4月,海淀区检察院以被告人徐某某犯诈骗罪向海淀法院提起公诉,海淀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十万元,徐某某不服,提起上诉。后经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本案作出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检察官提醒:在交友过程中一是要切记提高自己的防骗意识,一定要有意识地及时、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大多数受害者都是被骗子的花言巧语与表面包装所迷惑,并未认真核实其真实身份;二是切勿抱着“虚荣”“好逸恶劳”等心态寻找伴侣,否则很容易掉入骗子“量身定制”的甜蜜陷阱之中;三是在涉及大额钱财问题时,不要轻信交友对象所提借口、说辞,在资金流转后最好留存相关证据,如遭遇诈骗请及时向司法机关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