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开启人生新程,又是一年大学录取季,“升学宴”的热度逐渐高了起来。7月份以来,针对违规操办“升学宴”等现象,各地纪检监察机关重申纪律要求,严禁违规操办宴请。党员干部要自觉抵制“变味”人情,严守廉洁底线,拒绝“升学宴”,共同维护清朗风气。
拒绝“升学宴”,割舍的是传统陋习之弊,赢得的是群众信任之重。“升学宴”本是对学子成长的祝贺,但逐渐变味,成为讲排场、比阔气甚至借机敛财的载体。大操大办“升学宴”,表面上亲友表达感情,热热闹闹,但纷至沓来的不菲礼金给许多普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党员干部应当带头抵制,为群众作出表率,不设宴、不收礼、不参与。当群众看到干部带头,自然也会减少跟风攀比,让人情往来回归淳朴本质,推动全社会形成节俭文明的新风尚,这种示范效应,远比空洞的说教更有力量。
拒绝“升学宴”,树立的是正确人生之观,彰显的是清正廉洁之本。大操大办“升学宴”的做法,不仅违背了党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明确要求,更会对青年学子正确“三观”的养成产生不良导向。党员干部作为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若在操办“升学宴”问题上随波逐流,不仅会损害党的形象,更会助长奢靡攀比之风。近年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自觉抵制“升学宴”等陈规陋习,以崇俭戒奢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为培育新时代文明风尚树立了榜样。
拒绝“升学宴”,树立的是务实进取之志,弘扬的是崇廉尚俭之风。对党员干部而言,子女金榜题名之际,最珍贵的庆贺莫过于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与其大摆宴席,不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继续投身工作,以“枝叶总关情”的担当服务群众,不断引导子女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正如《礼记·大学》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为政之道。唯有秉持“慎独慎微、慎始慎终”的操守,恪守廉洁自律准则,方能涵养“清正传家远”的良好家风,这才是馈赠下一代最珍贵的人生礼物。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对社会风气有着深远影响。拒绝“升学宴”,看似小事,实则是作风建设的重要一环。唯有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才能让清廉之风浸润社会每个角落,让文明新俗成为时代主流。(霍邱县纪委监委 卞静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