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韩城市金城街道电厂社区工作人员为辖区居民宣传讲解最新的医保政策。 通讯员 冯丽颖摄
初冬时节,韩城市金城街道涺惠社区一派祥和景象。绿树掩映的小广场上,老人们在散步或者锻炼,身旁的孩子们骑着童车欢快地穿行。
暖暖的阳光下,一圈摆放整齐的小板凳引人注目。
“张姐,吃早饭了吧?”“王叔呢,咋没见下来,再喊一声!”“快来,来的人先坐吧。”……12月12日,随着一阵热络的招呼,居民们在社区党委书记王丹丹的组织下,围坐成一圈。
王丹丹开门见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也聊聊咱社区最近要干的一些事。跟以前一样,大家想到啥就说啥,有不懂的随时问。”大家神情专注起来,有人还从兜里掏出纸笔。在一句句“有来有回”的交流中,一场板凳会热热闹闹地开始了。
板凳会上传递党的声音,面对面地议民情——这是涺惠社区今年以来常见的“风景”,也是金城街道积极推进基层治理、凝聚民心的有效举措。
近年来,金城街道紧紧围绕“高举旗帜 响应号召 奋进新时代 启航新征程”行动,把加强城市基层党建作为贯穿基层治理和城市建设的一条主线,积极构建“党建引领、三治并进、网格服务”的基层治理体系,让辖区居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话亮堂 事亮堂 群众心里更亮堂
“别看老汉我腿脚不利索,但咱党的新政策、新精神我都知道!”12月12日,说起党的二十大精神,家住金城街道一三一小区的老党员吕秦川嗓门亮了一倍。吕秦川今年79岁了,虽然身体不好、行动不便,但是开到家门口的板凳会、送进门的便民服务,让他总能在第一时间享用到各种精神“大餐”、体会到党的温暖。
金城街道办党建二室主任赵娜告诉记者,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金城街道系统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方案,策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宣传宣讲、阐释解读,特别是创新采用庭院板凳会的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载体,通过讲老百姓身边的故事,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不设主席台,没有话筒音箱,党员干部与居民围坐在一起,讲政策、拉家常、解疑难、谈发展,干部能更好地了解民情,群众接受度也更高。面对面交流,话亮堂、事亮堂,群众心里更亮堂。”王丹丹说,现在在涺惠社区,政策宣讲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党员干部不搞死板的“念读”,而是结合群众熟悉的人和事,通过举例子、讲故事的方式讲政策、传精神。一张“小板凳”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浸润人心,也让干部与群众更连心。
王丹丹告诉记者,11月7日那天,社区本来计划的1个小时的板凳会,最后开了3个小时才刹住车。为什么呢?因为学完党的二十大精神后,大家聊起了这些年生活里的新变化。
如今,说起生活里的新变化,金城街道的群众确实有说不完的感触。
“党的政策越来越好,社区干部的服务越来越好,老百姓的生活更是好上加好。”吕秦川说。
75岁的谢爱贤赶忙搭腔:“可不是嘛,我现在住到城里,家里有暖气、自来水,出门有超市、广场,以前哪有这美气的日子。”谢爱贤是3年前作为移民搬迁户从山里搬进社区的,对生活里的新变化,他很有发言权。
“现在每个月国家给我发2000多块钱的生活费,养老不愁!”说这话的是57岁的张建强。张建强是退伍军人,曾在部队服役12年。
“小区环境真好。”“老年人趣味运动会办得真贴心。”“生病吃药都有保障。”……
你一言我一语,小板凳上,幸福洋溢、人心温暖。
小网格 大力量 托举居民幸福
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需要巧宣传,更要扎实干。
在金城街道,网格员队伍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用贴心、耐心和细心的服务织密民生保障网,托起居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板凳会,不仅开在社区,也开在群众家里。
“你们来啦!快进来,屋里暖和。”12月6日,是金城街道书院社区网格员王西利和同事们每周一次送服务上门的日子,他们一叩开居民王月琴的家门,就被她热情地迎了进去。
这份真诚的热情,源于一次“救急”。
11月下旬,王西利上门走访时,发现王月琴愁眉不展,于是耐心询问,才知道王月琴有好几个月没拿到工资,为了一家人生活,她情急之下借了网贷,欠了一笔不敢告诉家里人的债。工资还迟迟没着落,王月琴很是焦虑。问清情况后,王西利当即拨通了王月琴所在公司的电话,随后通过各方协调,第二天就让王月琴一分不少地拿到了工资。自此,王月琴一碰到王西利,就主动上前搭话、热情十足。
“基层工作就是这样,真心换来真情。群众的眼睛亮着呢!”在社区工作了16年的王西利深有感触,“社区网格员定期上门,不仅能第一时间掌握民情、第一时间化解矛盾,还能在解决大家急事、难事、烦心事的同时,激发基层内生动力。”
最近,73岁的金城街道电厂社区居民曹四科听说多年在外的邻居回来了,便叫上其他几个退休老党员,上门帮邻居收拾屋子。
“这种事以前都是霞干,这几天我看她很忙,就赶紧把活抢了。”曹四科口中的“霞”,是电厂社区三级网格员魏红霞。
“党员干部心里装着咱,咱也要为他们省事省心。何况我也是党员,发挥余热服务群众理所应当!”曹四科说,看到魏红霞经常热心服务群众,他总想搭把手,于是便把小区里热心的老党员、退休干部组织起来,同魏红霞一起替邻居们排忧解难。
如今的电厂社区,在网格员的带动下,邻里互助蔚然成风,处处呈现和谐幸福景象。
小小网格员,汇聚起社区治理的大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治理水平,金城街道持续深化“党建+网格”“四化”管理,推动城市社区党建、综治、民政等形成“一张网”,并采取“探巢走访”“小区板凳会”“小院茶摊议事会”等形式,零距离倾听居民呼声、了解居民诉求,最大程度激活网格力量,确保“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岗上、岗上有责”,提高服务质量。此外,金城街道深入践行“网格发现、社区接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模式,统筹协调驻办公安、司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先后共协商解决投诉问题30余个,处理社区居民急难愁盼事70余件。
小块地 新产业 四季丰收日子美
四季丰收,不再是梦。
12月12日,室外寒风凛冽,金城街道双楼村群众朱方剑的心里却是暖乎乎的。
今年8月份,朱方剑承包了村里的2个蔬菜大棚,从一个农业机械租赁户变成了大棚蔬菜种植户,他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忐忑。但在村干部和技术员的帮助下,头批种植的香瓜喜获丰收,这段日子,试种的草莓、西红柿也陆续上市,每天400多元的进账,让他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朱方剑的西红柿卖得好,作为村支书的王旭升也非常高兴,每天都要来大棚里看看,问问当天的行情、看看蔬菜的长势。
王旭升是去年上任的,来到双楼村后,他按照镇党委的统一布局,结合双楼村交通便利、土质含沙量大的实际,带着村两委成员到杨凌、白水等地实地考察,在专家的指导下建设了一期占地10亩的2个温室大棚,种植吊篮西瓜、水果西红柿等,当年就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4万元的收入。
“大棚收益好,说明我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看着大棚里长势喜人的西红柿,王旭升高兴地告诉记者,眼下二期温室大棚马上建成落地,承包商们已经快把村委会的门槛踏破了。
丰收的喜悦,同样弥漫在程建华的心头。程建华是城里人,今年,他在城古村租了一小块地,种的辣椒、白菜等够一家人吃一年。
为了增加群众收入,推动农村资源共享、利益共享和农业产业转型,城古村将区域内闲置土地流转到集体进行盘活利用,开发出160块“一分田”共享菜园,认领者每年只需要支付1000元租金就可以实现“田园梦”,村上还免费提供日常看护和技术指导等服务。
“城里人开心,村里人赚钱。单租赁这一项,每年就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40万元左右的稳定收益。”城古村党支部副书记孙亚茹说,最近村里又筹建了一个3000平方米的玻璃房,养起花鸟鱼虫,准备打造亲子研学基地,吸引更多人气。
城区幸福洋溢,田间生机盎然,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浸润下,一幅宜居宜业的美好画卷在金城街道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铺展。
(记者 陶玉琼 通讯员 冯丽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