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宜居宜业法治名片
——三明市检察机关能动履职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 吴国锦 通讯员 陈长回
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让涉事企业复活重生;强化对社会矫正工作法律监督,让社区矫正对象“走得了、管得好、能就业”……回首走过的2022年,三明检察以能动履职的实际行动,书写“人民检察为人民”的答卷,谱写平安三明守护者新篇章,奏响护航三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交响曲。
过去一年多来企业运营出现的过山车经历,让三明市某高新技术型民营企业负责人杨某某至今仍心有余悸。
2021年4月19日,杨某某及所经营的公司因涉嫌串通投标罪一案经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移送到三元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办案人员经审查发现,该公司及其负责人涉嫌串通投标罪的事实清楚,中标的项目均已施工完毕,并通过竣工验收决算,同时在调查时也发现,该公司系当地拥有高资质高技术的通信技术规模级设计、施工、集成企业,具有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乙级等多项资质、多项专利的高资质、发展型民营企业,企业综合实力在福建省同行业排名前20名,累计纳税7000余万元,企业员工100余名、拥有专利20余件。如果简单就案办案,一诉了之,公司及其负责人会因涉嫌犯罪被处罚而无法参与当地投标,企业必然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公司面临巨大危机和大量人员失业的风险,对当地经济和行业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面对办案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三元区检察院报经上级检察院同意后立即向该公司送达《企业刑事合规告知书》,启动合规前调查,提出整改建议,让涉案企业明确合规整改的方向,得到涉案企业的积极配合。同时结合相关领域的合规标准,与第三方组织相互配合共同指导企业细化合规计划,督促企业逐条对照落实整改。综合运用多类型评估、考察机制,确保合规验收环节的质量效果,最终根据涉案企业合规整改的情况,2022年1月,三元区检察院对该公司及公司相关负责人杨某某、王某某等人作出不起诉决定。同时持续做好不诉后企业合规的跟踪指导,助力企业持续合规守法经营,让涉案企业起死回生。
积极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在办理涉及企业经营特别是涉及民营企业的案件,不就案办案、不机械执法,严格落实企业合规审查整改措施,助力违法违规企业合规重生,是三明市检察机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去年以来,三明市检察机关共办理8件企业合规整改案件,以能动履职的实际行动,让涉案企业复活重生。
在助力违规企业合规重生的同时,三明市检察机关还通过公开听证,化解矫正对象就业难题。
农某某系清流县的个体工商户,曾因犯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按规定及时到社区矫正机构报到并接受社区矫正。但她所从事的商品批发配送经营业务,需要经常前往清流各乡镇网点和清流至龙岩连城线路进行沿途配送,且她离异又独自经营,为数不多的批发配送经营额是她的唯一生活来源,如果配送不及时可能导致客源流失并减少收入。
依据规定,农某某的经营活动属于跨地区跨县域的活动,按规定必须提前三天提交外出请假书面申请,报经县级以上主管部门集体研究批准后,才能允许外出,确实非常麻烦,也不利于她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清流县检察院检察官得知后,当即决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和社区矫正机构人员召开听证会,并根据听证结果提出的检察监督意见得到采纳,社区矫正机构为其办理了为期六个月的外出请假手续,保障了农某某的生产经营需要,帮她解决燃眉之急,确保稳定的收入来源。
三明地处山区,大型企业少,小微企业多,类似农某某一样需要外出打工、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从事货运业务的社区矫正对象还很多,如何让他们“走得了、能就业”,又能让社区矫正机构“管得好、防脱管”,三明市检察机关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召开社区矫正对象外出请假公正听证会,并根据听证意见提出检察监督意见,帮助解决社区矫正对象“谋生难”“请假难”“监管难”的问题。去年以来,共累计监督社区矫正机构批准涉民营企业矫正对象请假赴外地从事生活经营活动239人次。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真正让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努力为打造宜居宜业城市贡献检察力量。”三明市检察院代检察长董斌的要求,已然成为三明检察干警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值班编辑:林少颖 审核:方琮 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