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都是我们上门,现在是公证员主动登门,让人心里有暖阳。”某国际企业中国区负责人近日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据悉,这一公证服务感受的转变得益于上海公证行业探索创新的四“双一”服务新机制。
所谓四“双一”,即以“一专窗一通道”开设服务专窗和“绿色通道”、以“一领域一团队”组建专门服务队伍、以“一企业一方案”聚焦企业定制服务方案、以“一园区一清单”对接园区设计服务清单。
上海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董海峰说:“上海公证行业以主题教育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改进工作作风,建立健全四‘双一’服务机制,实现问需于企、问计于企、问效于企,打通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最后一公里’,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专业、优质的公证服务,也为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贡献‘公证样本’。”
感知企业需求
不久前,静安区某科技公司员工吕先生拨通了上海市东方公证处的咨询热线,接线人员告知其企业符合“绿色通道”要求,可以在“专窗”一次性完成公证办理。
据了解,东方公证处紧扣利企便民服务主线,从窗口接待“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入手,建成窗口、热线、网络全时空咨询体系,让企业“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上海市司法局在“真抓实干”上做足文章,在公证领域开展多次面向企业的走访调研,精准“把脉”公证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现状。
“调研后我们发现,上海公证行业一方面面临着‘生存危机’,另一方面却在工作作风上不够主动。”上海市司法局公证工作管理处处长张承斌说,“个别公证机构还抱守传统业务,缺乏主动服务精神,对新业态、新领域、新科技缺乏了解,无法有效满足企业群众公证需求,更阻碍了自身发展。”
为了让企业更好了解、感知、体验和享受公证法律服务,市司法局公证工作管理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为不同市场领域和发展业态量身定制四“双一”服务机制。
“‘制度细节’和‘制度末梢’是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最终与市场主体需求有效对接的关键性节点,也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四‘双一’服务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公证行业的定位方向,精准感知企业需求,实现公证行业与市场主体的无缝衔接。”董海峰说。
点燃服务热情
打开张江公证处“线上申办”小程序,里面囊括了100多项全程在线公证申请事项。据悉,公证员受理后即通过大数据中心在线核查和线下人工核查就能出具公证文书并邮寄送达。
作为一名从业20多年的资深公证员,张江公证处主任张磊成为上海首批合作制公证处的组建者,亲历并推动从“等证上门”到“主动服务”的行业巨变。
“随着公证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合作制公证机构的发展,形势倒逼我们必须摒弃传统作风习惯,拥抱多元化、差异化公证服务,尤其在大数据时代,更要主动作为,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张磊表示。
张江公证处成立以来,先后推出“易存”电子证据保全服务平台,探索“最多跑一次”“一次都不跑”便民服务。在建立健全四“双一”服务机制中,张江公证处准确“把脉”企业需求,因企制宜推出预约上门、一对一、打包式、全覆盖的专属公证服务。
四“双一”点燃了公证行业的服务热情,市北公证处与市北高新园区合作推出政企通线上公众平台;杨浦公证处为企业提供菜单式公证法律服务;金山公证处形成公证团队驻点服务新机制……上海公证行业完成了从“坐等上门”到“主动登门”、从“全面铺货”到“专精服务”、从“按部就班”到“守正创新”的转变。
据悉,截至目前全市公证机构共组建4个领域59支专门服务团队,形成针对482家企业的专属服务方案、对接33个产业园区的专属服务清单。
打破发展瓶颈
今年以来,奉贤公证处在奉贤东方美谷园区新设了服务专窗,为美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服务。由于缺乏工作创新,又受到近年疫情影响,他们发现公证业务下行明显。
“我们认识到唯有改变固有观念,才能应对新挑战、成就新作为。”奉贤公证处主任秦保国说,为此,奉贤公证处抓住园区企业的特殊需求开拓全新领域,并成功渡过发展危机。
“公证行业只有保持对市场的渴望和尊重,才能得到长效发展,我们鼓励公证机构主动融入市场,打破发展瓶颈,集中头部力量解决头部问题,打造行业发展新生态。”张承斌告诉记者。
如今,上海公证以勇于创新、积极求变的行业新生态全面融入上海构建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发展新生态。
徐汇公证处在漕河泾开发区开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松江公证处积极服务G60科创走廊建设,为大力促进发展中小微实体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张江公证处深入打造“张江科学城知识产权公证保护中心”,为小微企业维护自身权益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