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有“数字法官”啦!1月30日,由广州海事法院帮扶设立的东平渔港海事司法服务驿站正式揭牌,其中通过计算机图形学、语音合成、动作捕捉、人工智能和算法驱动等科技手段打造而成的“数字法官”一亮相便成为“网红”。
2022年以来,随着元宇宙的兴起,虚拟“数字人”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如虚拟主播、虚拟老师、虚拟客服、虚拟导游等,此次“数字法官”的上岗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我们向广州海事法院、中国广核集团联合组建的东平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贺强斌进行了深入了解。
亮点:科技感十足的3D交互墙
东平渔港为全国十大渔港之一,地理位置便利,渔业资源丰富,素有“南粤鱼仓”之称。渔港现有停泊船舶1072艘,涉渔人数4490人。
随着东平渔港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海事纠纷和争议事件逐渐增多,每年约15宗海事纠纷需各渔委会进行调解,渔民对于海事司法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来东平做帮扶工作已两年有余的贺强斌找到了自己的“东家”——广州海事法院,希望发挥专业法院的优势,致力于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和服务。
院相关负责人很支持这一想法,院党组经过讨论,决定在阳东区东平镇设立广东省第一家在渔港设立的海事司法服务驿站,旨在为东平渔港的渔民和海事从业人员提供全面、专业的法律服务和援助,促进乡村振兴和海事法治建设。
1月30日,海事司法服务驿站正式揭牌运作。广州海事法院历时近半年打造的东平智慧渔港法律服务平台暨党群驿站数字3D交互墙可谓“黑科技”十足,赚足了眼球:它通过连接粤水安系统,可以随时掌握每艘渔船所处的位置并与之通话;基层党建和东平风物文旅也都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和文字等“被看见、被听见、被感知”。
而“数字法官”就是其中科技感最强的地方。走进驿站大厅,映入眼帘的数字屏幕上,一名法官模样的“数字人”热情地欢迎访客,通过语音互动,引导人们查询所需的法律咨询信息。
很多渔民朋友围站在它的周围,像聊家常一样问“数字法官”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
谈起这个创意,贺强斌说,看到大家对“数字法官”如此认可,他很欣慰,因为这个作品凝聚了大家太多的心血……
揭秘:集全院之力打造“数字法官”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别看“数字法官”全部解答所有问题可能也就半小时的时间,但为了准备这些问题,广州海事法院可是集全院之力。
法院研究室先是征集了各个法庭近年来审判的典型案例,站在渔民和海事从业人员角度提炼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将标准答案汇总之后,再提交给院党组讨论通过,然后才有了这份涵盖如何取证、责任分担、事故取证等七大类的20项解答。
有了内容,那“数字人”该如何设计?为了让服务更加亲切和富有趣味性,广州海事法院决定采用真人驱动型“数字人”,也就是通过“人机耦合”,智能设备捕捉人的动作和表情,并驱动赋予“数字人”动作、表情、语言等,简单来说就是用真人做形象充当“数字人”。
年轻法官邓非非就这样一下成了“公众人物”。她知性、亲切的形象和甜美的声音,赋予了“数字人”灵魂,无论是解答问题还是提供办事指导,这个“数字人”都能以亲切的声音和愉快的面孔来引导渔民,使法律咨询过程更加轻松愉快。
驿站揭牌前,邓非非曾专程来东平看了下自己的数字形象。“当时有点紧张,感觉表情还是有点僵硬,不过一想到可以为渔民朋友们提供帮助,我就感觉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邓非非笑着说。
在贺强斌看来,“数字法官”态度好,服务也好,后期还将不断更新咨询问题库,提升“数字人”的交互能力,让更多一线案例成为渔民的好参考。
贺强斌最后说,科技只是手段,驿站归根结底还是要用心服务。“未来,我们还要设立法律援助中心,配备一支专业的律师团队。渔民和海事从业人员可以在这里获得免费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法律文书起草等服务。无论是海事纠纷处理、渔船登记手续办理,还是法律意识培养、法律知识普及,我们都将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为乡村振兴和海事法治建设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