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北仑青峙化工园区,一组组高架管道正刺破厂区间的“围墙”,将周边20余家企业紧紧联结。“这些管道将连接起青峙板块的多家企业,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近日,宁波市北仑区纪检监察干部来到正在建设的环洋碳三产业链循环经济产业园了解项目进展情况,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管道铺到哪里,资源就能“活”到哪里。这个总投资65亿元的省“千项万亿”项目,是这片临港工业区实践“循环共生”之道的生动注脚。北仑区纪委监委主动跟进,联合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发展和改革局等部门组建专项督查组,通过嵌入式监督、清单化管理,实现监督效能与专业优势的深度融合。据悉,该项目投产后,将实现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原料互供,不仅有效防控危化品运送风险和潜在污染隐患,更为企业减轻了重复建设的成本。
作为宁波舟山港口核心港区的所在地,北仑依托港口资源和开放优势,形成了以石化、钢铁、能源、汽车和装备等为主体的临港产业集群,创造了大量“金山银山”。二十年来,在做大做强“金山银山”的同时,北仑握着“两山”理念这把“金钥匙”,逐渐走出了一条“港产城文融合发展,生态经济双向增益”的改革创新之路。
“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是纪检监察机关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北仑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区纪检监察机关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紧盯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督促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做实做细日常监督,让群众不断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
红桥蓝海、金沙细软、花儿烂漫,这是鸟瞰梅山湾时的场景。近年来,随着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的推进,梅山湾环境持续改善,曾经百姓口中“涨潮黄沙水,落潮满目泥”的贫瘠海岛,已成为长三角区域唯一的近海蓝色海湾。
为加快推进梅山湾美丽海湾建设,该区纪委监委督促相关部门加强协同联动,合力开展截污纳管、河道清淤、岸线修复等综合治理工作。“我们建立清单式推进机制,通过实地走访、约谈督办等方式,压实责任、全程监督、跟踪问效,确保牢牢守住生态底线。”该区纪委监委派驻第三纪检监察组相关负责人说道。
北仑还聚焦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两山”转化的有效路径。在该区小港街道的小浃江生态湿地片区,当地依托水系生态廊道,串联沿线明清古宅、非遗文化、田园景观等资源,打造了农文旅产业带,让村民们真正端起“绿饭碗”,吃上生态饭。在实施过程中,街道纪工委聚焦“三资”管理、征地拆迁、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强化全流程监督,进一步推动村务监督透明化、规范化。如今,该片区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村庄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
“未来,我们将持续扛起‘守护绿水青山’政治责任,以有力监督护航绿色发展,为书写工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新答卷贡献北仑纪检监察力量。”北仑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宁波市北仑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