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户收入2800元。”看着刚刚到账的规模粮油种植补贴,湖州市南浔区石淙镇姚家坝村村民老赵笑得合不拢嘴。老赵的笑容,映照出南浔区纪委监委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成效。
农村集体“三资”既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也是基层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易发多发地带。近年来,村集体资金被违规挪用、资产租赁暗箱操作等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时有发生,导致村民的“钱袋子”面临流失风险。对此,南浔区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靠前监督,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完善制度机制,堵塞工作漏洞。
“过去看到村账上欠债数字就心慌,现在有了‘三色灯’,就知道该往哪使劲。”旧馆街道北港村党总支书记老丁说的“三色灯”,正是南浔区针对村级债务管理难题建立的“三色预警”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南浔区纪委监委监督推动区农业农村局完善《村级债务管理办法》,并建立“三色预警”工作机制,明确六大指标体系,将行政村划分为绿、黄、红三个等级分类管理,推动全区红色等级村占比由7.8%下降到5.1%,实现了化债有方、发展有力。
以制度筑“堤坝”,用数字找“纰漏”。自2022年开始,该区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耕地地力补贴、粮油规模种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工作,排摸梳理相关补贴发放信息4.6万余条,构建补贴发放不及时、公职人员虚报冒领等监督预警模型,碰撞产生红色预警45条,立案12件。数据快“跑”不仅大幅提升了监督效能,更赋能推动基层治理规范化,切实守护了群众利益和资金安全。
此外,该区纪委监委还在强化教育上下功夫。一方面,用好警示案例“活教材”,围绕村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编发案例通报,督促村级党组织全覆盖学习,引导基层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警钟长鸣,推动筑牢思想防线。另一方面,针对部分村干部“不会管”的问题,监督推动农业农村、财政、自规等部门协同开展“送教下乡”,对村组织开展专项业务指导培训5次、实地督导4轮,既“手把手”教方法,又“面对面”解难题,让村干部服务履职更有底气。下一步,该区纪委监委将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创新监督方法,让村集体“三资”算得清、看得明、管得好,做到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让老百姓可感可及。
(湖州市南浔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