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江镇三甲院村向何某某支付务工工资3080元,用于太平山新桥衔接路面改造。”在“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劳务用工审批单中,不仅列明支出项目和金额,还清楚列明了会议记录、日工价、工时数以及现场监督人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民生事务增多,村级劳务用工支出呈逐年增长势头。据统计,东阳全市391个村社,一年的村级劳务用工支出就达5800余万元,仅横店镇一年就有805万元。劳务用工在为村民增收提供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廉洁风险。
“村里务工关注度很高,用谁、怎么用、用多少,村民都有一本账,现在通过‘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审批走线上,全程可追溯,我们压力减轻了不少。”该市湖溪镇罗青郭村党支部书记谈到。东阳市纪委监委运用“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对劳务用工等村社腐败易发高发权力事项实现行权数据实时归集,务工工资未经线上审批,一律不得支出,切实把劳务用工全纳管。
“虚构劳务用工套取集体资金、享受固定补贴村干部违规领取务工、村干部亲属优先享受村级务工……这些情况一旦发生预警,我们就会启动核查机制,倒查问题背后村社干部是否可能存在未正确履职、失职失管等问题。”东阳市纪检监察信息中心主任表示。为了强化劳务用工问题监督核查,该市纪委监委以“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为依托,通过监督模型构建、数据碰撞分析、红色预警警示等方式,实现对劳务用工全天候监督。
在对村级务工开展大数据监督的基础上,东阳市纪委监委还强化职能配合和协作联动,推动市农业农村局出台《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用工管理的意见》,对村级组织用工的用工决策、用工登记、用工公示、审核报账、支付入账等全流程进行明确规范,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劳务价格,各乡镇街道应分别核定村级组织用工日工最高限价,对于将不应列支的项目隐藏在村级用工中列支的,虚列项目、多申报用工等弄虚作假行为的,以及村干部违规领取劳务用工工费的,应严肃追究责任。
“村级劳务用工事关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关乎乡村振兴的成色和底色,必须加强监督,防止出现‘跑冒滴漏’。”东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劳务用工中存在的风险漏洞,运用大数据监督模型数据碰撞提高问题发现处置整改能力,并以此为切口,进一步规范村级小微权力监督制约。
(东阳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