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么点小利,让自己背了个处分,我真不该心存侥幸………”在日前的谈话中,宁波市鄞州区一国企工作人员面对处分决定后悔不已。近期,该区纪委监委依托大数据监督平台构建监督模型,严肃查纠了一批公职人员挂证取酬行为。
公职人员违规挂证取酬本质上是“出证不出力”,是违反廉洁纪律的行为。“违规挂证不仅会给相关工程项目埋下重大隐患,还违背市场公平竞争机制,破坏营商环境,更有可能滋生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鄞州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说。针对专业资格证书种类繁杂、涉及行业众多的特点,鄞州区纪委监委通过调研分析后,决定从工程建设领域入手,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违规挂证行为专项治理,以“小切口”破题,进一步规范全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执业行为,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鉴于挂证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该区纪委监委联合住建、人社等部门共同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违规挂证行为专项治理,一方面督促各单位开展自查自纠,要求有违规行为的人员主动办理退出手续,主动上交违规违纪所得,另一方面积极打通数据壁垒,构建“公职人员违规资质挂靠”预警模型,用“算力”替代“人力”,提高发现问题穿透力,及时发现查处违规兼职取酬问题线索。
在大数据预警模型使用过程中,区纪委监委持续加强与住建、社保、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通过不断修正优化模型,实现相关工作人员注册情况、取酬时间段一键交叉比对,大幅压缩逃避监督监管空间,同时严格区分公务行为和个人行为,大大提高红色预警信息的准确性。
面对挂证情况的多样性复杂性,该区还注重准确把握政策策略,结合共性原则与个性特点进行靶向施治。通过对此次专项整治中碰到的各类情况进行集体会商,综合考虑公职人员身份、挂证时长、取酬金额、主观态度、危害后果等情况,提出恰当的处理建议,做到定性量纪合理合法。对专项整治前,已停止挂证并清退违纪所得的干部,从轻处理;对专项整治后,仍顶风违纪、边治边犯的干部,严肃处理,做到纪法情理贯通融合。
为进一步巩固违规挂证取酬问题治理成果,鄞州区纪委监委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建立公职人员职业资格证动态管理机制,纳入日常监督检查范围,进行常态化监督,同时着重加强宣传教育,组织相关领域公职人员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纪法条规以及反面典型案例,着力筑牢廉洁思想防线。
“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擦亮监督探头,严查公职人员违规挂证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不断优化鄞州营商环境。”鄞州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宁波市鄞州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