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阳光倾泻而下,海纳结顶的楼宇被镀上一层淡金色的光晕,它像一位挺拔的“青年”,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智能化改造的洗礼。工人们穿梭在楼宇间,忙着为这位“青年”铺设道路,犹如为其佩戴上智慧的“眼镜”和“领结”,让它以更体面、更智能的面貌示人。
位于浦江经济开发区宝掌大道以东、晶浦路以北的浙江海纳项目,总投资达22.14亿元。海纳公司主要生产集成电路里面的最前端的一个产品——硅片,集成电路就是基于硅片刻蚀完成的。目前,海纳公司从2英寸到8英寸的硅片都已经全部完成了量产。
重大项目推进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浦江县产投集团纪委梳理重点监督内容和监督检查对象,实施“监督+服务+提醒”一线工作法,通过“嵌入式”监督查堵点、“下沉式”服务解难题、“预防式”提醒防风险,为海纳项目建设的推进装上了“廉洁过滤网”。
“这批监控设备的采购流程是否规范?安装进度是否符合计划?”在项目建设现场,县产投集团纪委工作人员紧盯招投标、设备采购、资金使用、工程验收等关键环节,与项目负责人、施工人员面对面交流,了解项目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协调的事项。
为确保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县产投集团纪委推行“下沉式”服务解难题,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高压线迁改、葡萄田政策处理、欠薪纠纷等多个问题,现场协调、精准发力,推动项目整体进度提速达5%。此外,集团纪委始终将回应民生关切摆在重要位置,针对群众反映的噪声扰民问题,集团纪委快速响应、深入一线,现场核查、精准把脉,并立即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落实整改,推动化解噪声扰民难题。
“项目建设要经得起时间和群众的检验。”据县产投集团纪委书记虞雷介绍,在强化监督的同时,集团纪委将“治未病”理念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创新实施“三色预警”机制,为项目装上了“健康监测仪”:对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亮“黄灯”,对风险隐患亮“橙灯”,对违规违纪问题亮“红灯”。
此外,县产投集团纪委通过召开廉洁座谈会,坚持预防在先,建立“周督办+周反馈”监督机制。通过廉洁座谈会提前警示风险,对苗头性问题及时预警,实时公开资金使用、物资采购等关键信息。参建单位负责人表示:“现在每笔支出都晒在阳光下,既规范了管理,又消除了廉政风险隐患”。
更令人振奋的是,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约432万枚抛光片的生产能力,实现年产值10亿元、年利税7000万元。同时,还将为当地带来400多个就业岗位,有力带动县域高新技术产业提质增效。这座经过“廉洁淬炼”的现代化厂房,正以更加稳健的步伐迈向投产运营的新阶段。
(浦江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