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至2024年,雷某已经担任村里的兼职网格员,也领取了相关报酬,为什么还有多条误工补贴记录?”
近日,浙江省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的一条红色预警信息引起了丽水市景宁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的注意。为快速查清问题,该县纪委监委按照属地原则,第一时间把问题线索转派给渤海镇纪委监察办,并通过“一周一吹哨,半月听汇报”的工作模式,动态跟进问题线索核查情况。
村干部违规领取误工补贴不仅侵害村集体利益,损害基层党员干部形象,还蚕食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必须加以整治。然而,受资金体量小、审核把关不规范等因素影响,该问题隐蔽性较强,存在一定的监管难度。怎样消除监管“盲区”,让问题无所遁形?今年来,景宁县纪委监委深入开展村干部违规领取务工补贴专项整治,并把强化大数据监督作为突破口,统筹推进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线索转派、动态跟进等工作,有效推动专项整治走深走实。
“强化大数据监督的首要任务,在于下好数据采集‘先手棋’。”景宁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专项整治启动之初,该县就成立了由纪委监委牵头,农业农村、审计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对全县136个村及21个乡镇(街道)开展调研摸底,了解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在此基础上,精准锚定村(社)干部、村(社)报账员、专职网格员等村级重点人员,通过整合“浙农经管”“浙江省基层公权力全程在线审批应用”等平台资源,归集村级工程、村级采购、村级务工、资产资源、补助补贴等数据10万余条,实现资金审批、银联直付、风险预警全流程线上流转。
坚持发现问题与推动整改并重。为做深做实“后半篇文章”,景宁县纪委监委在纪检监察信息中心设立问题线索处置“中转站”,由纪检监察信息中心牵头,组织案管室、纪检监察室等部门对问题线索开展分析研判,逐条建立核查档案,结合问题性质、轻重缓急明确办理时限,分层分类转派给相关单位承办,实行“转派-处置-反馈-跟踪”的闭环管理,动态跟踪核查进度及整改成效,确保快速机动、全流程监管。今年以来,共转问题线索69条,立案2人。
“推动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才是专项整治的落脚点。”景宁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针对大数据监督发现的共性问题,该县将强化类案分析,督促开展全域整治,不断释放“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
(景宁县纪委监委)